|
|
当前位置: > 展 览 > 展览 > 抗体——守望与突围中的西安当代艺术 |
|
|
|
|
|
抗体——守望与突围中的西安当代艺术 |
展示时间:2012年9月14日 - 2012年9月21日
|
来源/作者:西安美术馆 2012-09-14 |
|
|
守望与突围——西安当代艺术的一个切片式呈现
吴鸿
展览名称:抗体——守望与突围中的西安当代艺术文献展
展览时间:2012年9月15日—9月21日
展览地点:西安美术馆1号展厅
学术总监:杨超
学术主持:吴鸿
策展人 :谢慕 穆亚威
主办单位: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西安美术馆
协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所
传统之于西安,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你譬方说西安话,就竟是那样的平仄有致、四声分明,听起来古韵十足,让人觉得用这样的音调去吟咏唐诗,哪怕是去朗读古文,也是丝丝的贴切。浸淫在汉唐想象的氛围中,让西安人愿意去谈古、论古、怀古。当传统变成了一个城市的最大资源的时候,它会微妙地从一种心理优势转化为心理守势的集体无意识,然后再向心理显表层过渡的时候,就会表现为某种身份认同基础或文化策略姿态。所以,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生长出来的任何新的可能性都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心理向度,那就是往往会同时具备了对于传统的守望和突围的不同价值判断下的文化焦虑。
西安的当代艺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一直以艰难的方式在延续着一种精神的薪火相传。与其它地方相比较,除了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一般性特征之外,西安当代艺术在一种普遍的文化焦虑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心理激变,就像病理学意义上的抗体的发生机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价值判断体系,这就是对于一味的形式上的“新”和混淆着价值判断的“旧”,都会保持着一种本能的警觉态度。这种文化心理上的“抗体”的作用机制就是西安当代艺术的一般特征。
抗体式的心理机制作用下的精神气质,似乎会外化为一种偏执和滞缓;但是,这又或许造就了另一种角度的坚持和韧性,这就是当市场化已经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主要方向的时候,在西安,我们却能惊异地发现那些当属于中国当代艺术早期阶段的精神动力,它与市场所催生出来的那种油滑轻浮的“卖相”特征是迥异的,甚至是有的艺术家还沉浸在八五时期那种理想主义的文化状态中。我们之前或许会讥笑这种“落后”于时代的迂腐,但是,在经历了市场化阶段中的机会主义价值观漂移之后,再来看待这样的“偏执”,或许在我们的内心会激起某种异样的感动。而这种感动,是在艺术更为靠近它的精神原点的时候,才能在艺术之于人的最为根本性的联系中所能散发出来的力量。
我曾经谈到过当代艺术的本质精神是一种“怀疑一切貌似合理定论的态度”,那么,这种态度反映在西安的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在历史视野中的文化价值关怀,而非那种符号化的直接的社会反映论流行模式。在历史的深度中去审视文化心理,从文化的历时性逻辑中去深化社会思考,这或许是西安当代艺术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特征,也是在传统已经化为一种挥之不去的地域文化气质的时候,艺术家的创作经由“传统”→“历史”→“文化”→“个体”→“社会”这个意义递进逻辑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轨迹。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个展览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精神气质和文化态度上的认同,而非在形式语言或社会性主题方面的相似。同时,参展艺术家的身份不尽相同,年龄跨度也很大,作品的形式和材料也多种多样,之所以然,正是因为想在一个尽量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内,切片式呈现出西安当代艺术的立体生态模型。虽如此,但也难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所以,更准确地说,这个展览应该是观看西安当代艺术的一个视角、一种尺度。
是为序。
2012年9月4日 旅次瓷都
|
|
|
|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