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导航:首 页|展 览|公共教育|最新资讯|馆藏与捐赠|关于我们|参观服务|人才招聘|友情链接|留言咨询|版权声明|合作与支持|艺术学堂|公益活动|艺术讲座|志愿者|合作与支持|馆内动态|业界资讯|馆藏|捐赠|美术馆简介|部门与职责|设施及功能|国内交流|国际交流|服务|参观须知|馆刊|DM杂志|视频|公告|艺术衍生品|国内美术馆博物馆|国外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收藏|其他|展览管理|展览申办|活动管理|活动申办|馆藏管理|捐赠管理|捐赠流程|服务指南|志愿者|其他服务|在线招募|志愿者章程|志愿者活动|正在展览|展览预告|展览回顾|馆长观点|艺术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第三届西安美术馆古琴雅集圆满结束 
 
第三届西安美术馆古琴雅集圆满结束
2011-01-10
 

 

“古琴活化石”猛增上百粉丝(图)

 

 

李仲唐先生忘情演奏本报记者 陈团结 摄

  1月8日,由华商报、西安

 
美术馆主办,西安美院古琴学会承办的“沉醉——古琴音乐会”在西安美术馆举行。这是“华商报新春系列文化鉴赏活动”的第六场。

  因为有“古琴活化石”美誉的著名古琴表演艺术家李仲唐的“加盟”,不少赶来聆听的读者将该场音乐会誉为“一次古琴文化的洗礼”。看到座无虚席的现场,李仲唐感慨地表示,他看到了古琴重新崛起的希望,只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还将上下求索之”。

  现场座无虚席,连过道都坐满人

  “华商报新春系列文化鉴赏活动”自1月2日开幕以来,渐入佳境。和前几场活动一样,昨日的古琴音乐会现场同样爆满,能坐300多人的美术馆报告厅被挤得满满当当,记者看到,就连过道也坐满了赶来聆听的读者。

  读者林霖和丈夫带着6岁的女儿,专门从临潼赶来参加音乐会。林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们都对古琴特别喜欢,可是平时除了在网上下载一些古琴音乐来听,很难到现场欣赏艺术家的演奏,“对我们而言,这场音乐会就像是一场圆梦的音乐会。”

  时而缠绵悱恻、时而轻柔婉转、时而清雅脱俗、时而活泼清丽……古琴独奏、琴箫合奏、琴瑟和鸣……活动开始之后,《醉渔唱晚》、《梅花三弄》、《良宵引》等名曲在陈斌、刘振川、林蔚丽、王伟等古琴表演艺术家的用心弹奏中一一呈现,让观众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和林霖一样,现场的很多观众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古琴的独特魅力。读者陈晨甚至用“一次古琴文化的洗礼”来形容自己激动的心情。

  收获李仲唐“出手”,令人心醉

  李仲唐的出场,则将本场古琴音乐会推向了最高潮。作为著名古琴大家查阜西和吴景略的弟子,李仲唐在国内享有盛誉,在西安,李仲唐更被誉为“陕西古琴文化的根”,陈斌、李延民、林蔚丽等都是李仲唐的学生。由于已经年近80岁,再加上身体状况不佳,近几年,李仲唐已经很少在公开场合进行古琴演奏。不过,在得悉本场活动是华商报发起的公益活动后,李仲唐欣然“加盟”。

  “泱泱乎高山,澹澹兮流水。”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传唱了两千年。是什么让两位知音彼此肝胆相照?

  在李仲唐看来,答案就是“古琴的境界”。李仲唐表示,自古有云“知音难觅”,对琴人而言,“知音”越多,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昨日,看到如此多的古琴拥趸,在演奏完《忆故人》后,李仲唐专门演奏了讲述伯牙与钟子期友谊的《流水》,寓意“高山流水谢知音”。在李仲唐手下,《流水》一曲如同泻玉涌珠,似狂草泼墨,令人心醉不已。记者看到,不少人在沉醉其中的同时,也不忘拿出手机,认真录了起来。

  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都意犹未尽,不肯离去,有上百名读者围在李仲唐身边,和他合影留念,并直言已经是李仲唐粉丝,并从当天开始,正式成为古琴票友。

  建言古琴发展,要边继承边创新

  看到如此热闹的场面,李仲唐也显得特别高兴,直言“类似的活动应该多搞,这样有助于古琴的普及和重现辉煌”。“古琴的文人气质,决定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古琴是传统文人精神的化身,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可是,古琴的独特个性,又让它成为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代表。”李仲唐表示,自古,古琴就是文人雅士的专享,注定了其无法“下里巴人”,局限了它的发展。同时,古琴太有“个性”了,除了箫、瑟等极个别乐器,很少能和乐器一起合奏,天生无法走表演路线。

  在李仲唐眼里,古琴如同古诗词,不是流行音乐,但它独有的哲学意境和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恢宏和纯净精微,它的继承和发展应该被整个社会重视,“古琴要摆脱尴尬的‘寂寞’境地,必须一边继承原有的音乐,一边进行创新,创作出一些和新时代相结合的曲目,提高普及度。同时,学院派和业余爱好者应该合力,做多普及工作,以形成良性循环。”

  而对于目前红火的“古琴热”,李仲唐也指出,学古琴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摆正心态,学古琴不是为了赶潮流、追名利,“古琴是很自我的一种表现方式,静下心来,远离名利,才能最近距离链接中国传统文化。”本报记者 吴成贵

 

(本文来源:华商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华商网 http://www.hsw.cn
来源:
 
 
  [打印全页] [打印内容]
 
人才招聘 友情链接 留言咨询 版权声明 合作与支持
加入我们
至尚互动
分享:
更多
西安美术馆,西安艺术交流中心|西安至尚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至尚互动)|Zenith 至尚视觉 策划/设计制作